OnLine Store
Issue: 804 Date: 01/19/2006

望你早歸 唱出台灣心聲

 
                       音樂之夜14日在密蘇里歷史博物館大廳舉行,聲樂家陳麗嬋女士(右)鋼琴家許鴻玉女士應邀演出,
                       左為聖路易台灣同鄉會會長呂惠香女士

望你早歸 唱出台灣心聲
台灣民謠的音樂性及內容 是風土人情的記錄 也是文化認同的起點

【時報訊】
        由聖路易台灣同鄉會主辦,密蘇里歷史博物館及中華民國駐堪薩斯台北經文處贊助之「音樂之夜」,元月14日晚間七時半在聖市森林公園密蘇里歷史博物館大廳盛大演出。邀得知名鋼琴家許鴻玉女士及聲樂家陳麗嬋女士至聖市演出,優美琴韻歌聲在博物館大廳內蕩氣迴腸,感人心弦。台灣同鄉會會長呂惠香女士致詞表示,要經由音樂的推廣弘揚,展現台灣的風土人情,進而促進文化的認同和相互尊重。

        密蘇里歷史博物館聯絡室主任Don Johnson及堪薩斯辦事處處長陳家坤亦分別致詞表示,欣見這項文化音樂會之舉行,將不同文化融入美國多元社會。音樂會當晚湧入近300位中美聽眾,現場準備的 一百五十餘張座位不夠,主辦單位臨時加添座椅並開放大廳二樓,讓更多的來賓得以進入聆聽。

        此次應邀演出之鋼琴家許鴻玉擁有美國音樂教育協會國家級音樂教師資格。獲有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士, 耶魯大學音樂碩士以及紐約大學博士班進修。在紐約市演出頻繁,並常與聲樂家小提琴家及大提琴家合作。聲樂家陳麗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赴美進修,獲紐約曼哈頓音樂院碩士學位。陳女士的演唱足跡遍及全美、法國、德國、瑞士、台灣。目前於新澤西州立Rutgers University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Department教授聲樂。她們兩位合作無間的演出獲得全場來賓不斷的熱烈掌聲,音樂會前半場重點為許鴻玉女士之莫扎特及貝多芬鋼琴演奏及陳麗嬋女士之台灣民謠演唱, 中場休息後,兩位再次攜手演出鋼琴名曲及歌劇名曲。許鴻玉女士將鋼琴演奏帶入深度思想感情,詩情畫意的情境,陳麗嬋女士精緻極美的歌聲及表演,將歌劇註釋的淋漓盡致,表現極為精彩,最後並以一首「望春風」安可曲為全場帶來高潮。

        在陳麗嬋台灣民謠演唱部份,最能讓人發思深省,鄉音再現,字正腔圓 ,親切無比,台灣風土人情歷歷存心如目,台灣民謠的音樂性及內容是風土人情的記錄 ,也是文化認同的起點,無論是「白牡丹」、「安平追想曲」或「望你早歸 」、「阿母的頭髮」等自然民謠或創作歌謠,都是當時時代 生活背景之記錄,聆聽台灣民謠 ,深醉於百年來的樂聲中,好像進入時光隧道,不僅看見台灣的人事,也體會出台灣的人心,這正是民謠與文化認同的關係 ,藉由台灣民謠的探索,可以了解台灣的歷史。

        陳麗嬋女士演唱之「望你早歸」,歌詞為「每日思念你一人昧得通相見,親像鴛鴦水鴨不時相隨,無疑會來拆分離,牛郎織女因兩人每年有相會,怎樣你若一去全然無回,放捨阮孤單一回。那是黃昏月娘欲出來的時,加添阮心內悲哀,你要哿阮離開彼一日,也是月欲出來的時。阮只好來拜託月娘,替阮講乎伊知,講阮每日悲傷流淚屎,希望你早一日
轉來。」,是作曲家楊三郎的處女作, 也是成名曲;這首歌曲描寫當時台灣人民的心聲。好勇鬥狠的日本帝國,掀起大戰後, 因陷入戰爭泥沼,不得不在戰爭末期大量徵召台灣子弟充當軍伕、通譯、戰地警察、志願兵,送往南洋、 中國大陸出生入死,參加所謂的「聖戰」。流落他鄉的「台灣籍日本兵」,不幸的,許多成了河邊骨;僥倖成為盟軍戰
俘的,也沒有能夠及時被安排「遣俘」,返回台灣,故鄉親人魂飛夢縈繞地思念他們歸來,於是〈望你早歸〉觸動了所有人的心絃;很快地成了台灣人人耳熟能詳的「名曲」!

        「安平追想曲」歌曲為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 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遇風浪。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想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憨。啊,不知初戀心茫茫……。」這段歌詞揣摩的是一位佇立台南安平海邊的金髮女子,她從思念情郎想到自己坎坷身世。她的母親是在二十年前與一位荷蘭船醫相戀,但在那艘荷蘭船離開港口後,這段異國姻緣只留下一個十字架信物,以及「不知爹親二十年」的混血女主角,港邊的船螺聲牽動著兩代安平姑娘的哀悲。

        《安平追想曲》是由許石作曲後,請陳達儒填詞,發表於一九五一年。 《安平追想曲》雖屬虛構,但它的傳唱與迴盪在歌謠四周的種種民間傳說, 卻隱約地觸動台灣社會潛意識中,關於大海與遠航的記憶,從一六二四至一六六二年,那個逝去的荷蘭年代。

        「滿山春色」的歌詞以一詞九個字,一段四句共計三段來描寫,男女相約出遊,沿途歌頌春色宜人的山水勝景。歌詞為「滿山春色,美麗好遊賞,第一相好水邊的鴛鴦;你咱可比彼款的模樣,青春快樂這時上自由。滿山春色,逍遙好自在,半山鳥隻自由排歸排,阮的心肝永遠為你愛, 萬紫千紅祝賀咱將來。滿山春色,歡迎咱逍遙,沿路相牽爽快唱山歌,心心相印青春上界好, 咱的親密在世間無。」

        滿山春色發表於1930年,正值台語歌曲由盛轉衰的時期,成為日治時代最後幾首的台灣創作歌謠。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控制台灣人民的思想,殖民政府大力推動「皇民化」運動,下令禁止使用漢文,傾全力打壓台灣文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台語歌謠的發展,頓時跌入谷底,進入漫長的黑暗期。日治時代的台灣歌謠多採用五聲音階宮調式,聽起來幽怨婉約,流露濃厚鄉土色彩,另外歌仔戲之「哭調仔」亦融合入台語歌曲的表現中,在加上殖民時代的壓抑氣氛,使得台語歌曲呈現獨特的悲鬱風格。而這首旋律輕快,歌意歡愉的「滿山春色」,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少數中的少數。

聲樂家陳麗嬋聖市演出 鋼琴家許鴻玉聖市演出  
音樂會現場,中為呂惠香會長致詞 陳家坤處長致詞
密蘇里歷史博物館聯絡室主任Don Johnson致詞 陳家坤處長夫婦(右)自堪薩斯前來出席音樂會
許鴻玉女士(左)及陳麗嬋女士合影 音樂會後各界貴賓與許鴻玉、陳麗嬋兩位音樂家合影,左一為陳家坤處長



discuss
Please click here to comment on this article

Space Privacy Policy 時報尊重您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