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端華院士將討論在植物學上兩位重要貢獻的科學家:Barbara McClintock以及楊祥發(Shang-Fa Yang)。美國植物遺傳科學家Barbara McClintock畢生致力於玉米基因體的研究,因發現跳耀基因(jumping gene)而榮獲198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賀院士將簡述跳耀基因的機制,和她當初發現跳耀基因時不被眾人所接受的過程,直到後人證明她的理論的故事。另一位科學家則是出生於台灣,任職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楊祥發教授。楊教授的研究專注在乙烯(Ethylene)的合成與代謝。乙烯是一種重要的植物賀爾蒙,功能主要是調控植物發育與果實成熟。楊教授因發現植物中乙烯的合成來自胺基酸Methionine的循環代謝而備受注目,後人更美稱此循環為"Yang Cycle",足以證明其研究的重要及貢獻,楊教授因此獲得1991年Wolf Prize in Agriculture獎項。
賀端華院士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系,之後前往美國在密西根州立大學取得生化博士學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從事博士後﹐其後於多所學校從事教職,包含美國伊利諾大學植物系,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生物系,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植物所。更曾任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生物系副系主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植物所所長,目前擔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其論文發表極多﹐對植物界貢獻卓著。賀端華院士近日榮獲美國植物生物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ists)所頒發的美國植物生物學會會士獎,此項殊榮為獎勵賀院士長期在植物科學研究上的傑出成就,尤其是在植物賀爾蒙調控種子發芽以及植物對於環境逆境的分子機制的研究享譽國際。
林美華博士畢業於台灣大學醫事技術學系,於臺灣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修得碩士學位,之後於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並於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分子生物暨藥學系從事博士後訓練。於博士後訓練期間曾兩次榮獲Pharmacia & Upjohn所頒發的Research Fellowship Awards獎項。現職為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腎臟科資深科學家及生物系兼任講師,研究專攻脂肪酸輸送蛋白(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s)對於表皮細胞發育及其功能的影響, 研究成果豐富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