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訂搜尋
Issue: 1265 Date: 11/20/2014
Become A Fan, Like St. Louis Chinese American News
Follow SCANews on Twitter Find SCANews on Facebook

讓臺灣力量融入全球氣候行動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魏國彥署長

請您關注和惠顧聖路易時報的廣告客戶,並向朋友推薦聖路易時報,感謝您的支持!
        科學家告訴我們,近代工業的發展讓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已超過自然生態的承載度,但卻也讓我們見證了亞當史密斯(Adams Smith)在《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the Moral Sentiments)所強調:人類在慈善動機下所彰顯其與生俱來對於自然永續的關懷。如今,掙脫西元2009年哥本哈根回合談判的危機,跨過里約宣言(Rio Declaration)二十週年的歡慶、2014年9月23日各界領袖們齊聚美國紐約之聯合國氣候高峰會,期能改變現今氣候諮商談判的僵局,督促各界積極採取行動,國際氣候協商談判已進入倒數關鍵階段,即將迎接在西元2015年12月法國巴黎氣候會議上,催生出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新協議。

        因應氣候變遷確是一項長期投入、具高度挑戰也充滿機會的艱鉅任務。近年來在我國政府積極推動節能減碳相關政策下,中華民國(臺灣)化石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西元2008年出現1990年以來首度負成長後,近年來排放量大致呈現持平趨勢,2013年排放量250.3百萬公噸,雖較2012年微幅增加約0.67%,仍低於2007年歷史排放高峰值。同時,臺灣持續改善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自2007年的0.0197kg CO2/元降至2013年的0.0163kg CO2/元,顯示政府相關政策與教育宣傳發揮相當成效,讓經濟成長與溫室氣體排放呈現相對脫鉤現象。

        氣候變遷是本世紀全球政經矚目焦點之一,更是牽動國際政治、經貿與社會競爭板塊的核心課題,影響層面廣泛且複雜,幾乎等同於永續發展所需兼顧的社會、經濟與環境面向,也正因為其涉及各國發展競爭力與跨世代公平正義,因此全球行動進展尚不符各界期待。對於臺灣而言,如何本諸同舟共濟之道德理念,堅持減碳之作為,反而是欠缺自主能源且環境承載力有限之我們,所應思有所借鏡,並且在困境中去尋找答案。

        臺灣積極推動政府組織改造,以污染防制、氣候變遷因應、流域管理、災害防治及自然保育為主軸,成立環境資源部,努力開啟環境保護新紀元,進而重建環境永續價值,落實節能減碳與環境污染減量,營造潔淨生產、舒適生活與美麗生態的環境,並建構低風險的生活環境;舉例而言,運用「城市礦山」概念,將廢棄物與資源合而為一,推動資源循環再利用,掌握發展綠色經濟的機會,結合政策法律的研訂、公私部門的參與、市場機制的導入及創新科技的研發與應用等因應策略,來幫助臺灣減碳,轉型低碳經濟,同時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馬英九總統今年宣布核四安檢後封存的同時,承諾臺灣即將召開第四次全國能源會議,藉由理性溝通呈現多元觀點,共同擘劃臺灣未來電力發展藍圖。在討論能源供給及需求的同時,如何讓公眾清楚地瞭解,我國實質減碳空間將取決於未來能源配比的選擇,各界應共同擔負起減碳責任,規劃出各方妥協的長期減碳願景,也將是下階段國內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英國、德國及歐盟經驗告訴我們,主政者必須勇敢承擔,勇於任事;相對的,公民社會的意義在於,當我們期待世界能變得更美好時,是必須付出一些代價的;且大家都應相信,面對氣候變遷,重點將不在於我們認同了什麼理想,而更在大家願意共同成就什麼志業。

        長期以來,臺灣努力透過簽署雙邊協定、多邊合作等,默默地在臺灣善盡地球公民的角色,一直盡其所能以實際行動呼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主張和活動;但遺憾的是,臺灣迄今仍被排除於UNFCCC之外,我們希望能夠實質參與UNFCCC相關會議和活動,一方面透過與世界的接軌獲得我們需要的支持與奧援,從而被納入全球互助的體系裡,融入國際發展的軌跡;一方面為國際社會貢獻我們的力量,把臺灣在環境保護的努力與經驗回饋予國際社會及有需要的國家,讓臺灣力量融入全球氣候行動。

請您關注和惠顧聖路易時報的廣告客戶,並向朋友推薦聖路易時報,感謝您的支持!


Follow SCANews on Twitter Find SCANews on Facebook


Please click here to comment on this article

Space Privacy Policy 時報尊重您的權益